共享機車 WeMo Scooter 是目前台灣三大品牌中起步最早,也是唯一白手起家自立自強的新創公司,擁有最多車輛的 WeMo 是否準備好從嬰兒期踏入成長期?台灣共享機車市場又是否能養活這些業者呢?一起來看看科技新報與 WeMo 執行長吳昕霈的深入訪談。
2016 年,WeMo Scooter 首度出現在市場上,當時大眾的反應是,「台北機車已經這麼多了,誰還要租車?」隨著一輛輛小綠綠在街頭巷尾現身,4 年過去, WeMo Scooter(威摩科技)竟然已經成長為將近一萬輛車的大平台,用戶數也超過 100 萬,以一家沒有金湯匙的新創公司來說,WeMo 目前看來過得還不錯,但是未來能走多遠呢?
WeMo Scooter的創業故事
WeMo Scooter 誕生的 2016 年,是全世界創投認為 Uber 和 Airbnb 將會統治世界的年代,那時候的新創大概有四分之一都在做共享,服務範圍包山包海,萬物可共享,從汽車、機車、腳踏車,到玩具、衣服、包包、手機、電腦、房子、倉庫、辦公室、停車場,任何有價值,而且有閒置時間的資產,全都被共了一輪,也大部分都化成泡沫,一碰就破。
在海水退去後, WeMo Scooter 的褲子看起來還在,他們眼中的共享機車市場,到底是什麼呢?
「台灣共享機車市場還在嬰兒期,我們認為現在只開發了 2%」, WeMo Scooter執行長吳昕霈表示,全台灣機車數量約一千萬輛,其中有一半是閒置車輛,而根據交通部統計,一年平均機車騎乘里程只有 1 千公里,更有 3 成是低於這個數字。
「換句話說,短程、間歇性的用車需求數量,差不多是 30~50 萬」,吳昕霈指出,以目前共享機車業者投放的車輛總數來看,未來成長空間至少有十倍以上,就是因為看好未來市場, WeMo Scooter 今年才能完成 A 輪融資,取得一億元資金持續發展。
問題來了,如果市場空間這麼大,那還在等什麼?
「共享的風口已經過了,投資熱錢也沒了,現在我們不能像 Uber 或 Airbnb 那樣快速擴張,而是要小步前進。」吳昕霈認為,共享單車和滑板車的經驗,替所有人上了一課,現在 WeMo Scooter 看重的是每輛車的經濟效益,而不是以量取勝。
思維轉變並非 WeMo Scooter 獨有,目前 3 家業者其實都相對保守,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,把整個城市佈滿自家的車輛,對於成長不但無益反而有害。第一,消費者不會幫你把車騎到各個角落,而是集中在某些熱點地區;第二,都市裡停車空間寶貴,沒地方停車,不僅用戶頭痛,連非用戶也得罪;第三,車輛調度、保養維修以及客服支援,都會隨着車口增加而壓力大增。
WeMo Scooter 的理想是在車輛與會員成長時,保持獲利與促進城市交通的三方平衡,但是要解開這三角難題,就需要三方下手。
WeMo Scooter的商業模式
隨着車口數增加, WeMo Scooter 發現用戶找停車位開始變困難,這也導致違規停車、車體損傷增加,甚至也吃了不少罰單,靠停車拍照等方式,其實是在保護公司,並沒有解決用戶的困擾,因此 WeMo Scooter 在今年開始決定自建專用停車場,切入問題核心。
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投資停車場,可不是簡單的決定, WeMo Scooter 根據用戶大數據模擬,先選定 3 個熱點:市政府前、台北車站和松菸文創園區,租地建場,讓用戶在這 3 個區域還車時,不用擔心找不到車位。
這些停車場都是與業者配合,用戶進場時透過 App 就可開啓柵門,無需代幣就能輕鬆停車,除了以上熱區外,包括南港、中和等重要捷運站周邊也陸續擴建,搶奪轉乘用戶市場。
「投資停車場確實提升了用戶的黏著度,同時也活化閑置停車格,我們將持續擴建停車場到 40 座,大台北地區停車格數達到一千格。」吳昕霈說,除了專用停車場, WeMo Scooter 也跟市政府合作共享路邊停車格資訊,讓用戶更容易掌握目的地停車機會。
WeMo Scooter 會大力入資源處理停車,其中一個因素也來自於在成長過程中,與里長、議員和地方政府反覆的「溝通」,好聽、難聽的話都聽過,如果 WeMo Scooter 想要在未來的路上成為受歡迎的品牌,就不可能忽視這個溝通,而停車解決方案,就是他們目前的解決方案。
WeMo Scooter的未來規劃
雖然緩步成長,但 WeMo Scooter 預計 2021 年上半年就能夠實現獲利,假設成真,那就是台灣 3 家業者中第一家真正能賺到錢的公司。
出身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的吳昕霈,當年為了追求永續理念,而加入 WeMo Scooter,他控管成本的功夫可不是紙上談兵而已,就拿車子本身來說,WeMo 選用車的過程也有一番思量。
「我們還沒決定車款時,就有一個原則,一定要是電動車,這是 WeMo Scooter 成立的初衷,但是當時我們只有兩個選擇。」吳昕霈說,現在 WeMo 車隊全部都是採用光陽 Candy 電動車型,主要考量點在於可靠。
Candy 已經推出 10 年,經歷許多小細節修正,雖然改成電動版,但基本上還是比較可靠;其次,後勤維修保養部分,能量也很充足,不用擔心太多;最後,光陽提供了很大的客製化空間,讓 WeMo Scooter 可以改裝電子控制元件與聯網定位系統,更適合平台使用。
但是充電車的能源補充會不會是問題呢?「反正人力巡查不可免,那麼電池問題就可以一起處理」,吳昕霈說, WeMo Scooter 車隊支援團隊超過百人,他們會根據大數據預測,不僅處理回報有問題的車輛,也會檢查可能出問題的車,來提高妥善率。例行工作包含視覺巡視、外觀清潔、內裝和安全帽清理外,也要能夠處理車身故障和更換電池。
至於 WeMo Scooter 會否推出新車款呢?吳昕霈表示,目前他們正在評估幾個選項,最快明年就會看到新車上路,目前就先暫且保密。後勤部分除了有大型場站提供維修,還有十幾個據點處理電池、耗材替換,替龐大的車隊服務,而他們的指揮中樞就是最重要的 WeMo Scooter Nexus 系統。 WeMo Scooter成立之初,就把跨足海外當成是目標之一,而 WeMo ScooterNexus 就是他們的共享載具全套解決方案,也是他們最新一輪融資的主要用途。
在這個系統中, WeMo Scooter 提供硬體(CPU、ECU)、軟體(App、車隊管理後台)和溝通平台(對政府溝通、能源系統溝通),讓海外業者可以一套搞定,快速上線服務。「 WeMo ScooterNexus 可以跨平台、跨載具、跨國界,讓我們把從用戶提供的 1 億公里服務經驗,轉成可以對企業用戶銷售的 B2B 方案。」吳昕霈說,雖然受疫情影響,讓他們出海計劃延遲,但是展望明年,他依然信心滿滿。
從不被看好的新創小蝦米,到如今成為市場先驅,並且面對兩大集團追擊, WeMo Scooter穩定成長的同時,也畫下野心滿滿的未來藍圖,下一步會是中國、日本還是東南亞,我們拭目以待。
本文作者 : 科技新報
文章出自 : 從零開始到挑戰出海:專訪 WeMo Scooter 執行長吳昕霈
責任編輯:POWER FOR PITCH 編輯部